路透社援引政府消息人士的报道称,本周欧盟执委会以“咨询性”投票的形式征询欧盟各国政府对这项关税提案的意见。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12个国家投了赞成票;德国、芬兰和瑞典等11个国家投了投弃票,反对的只有4个国家。分析人士认为,此次投票虽不具法律效力,却有重要的倾向性。目前来看这项临时关税最终取消的可能性正在变小,虽然税率仍有调整空间,但中国电动汽车进军欧盟将不得不提前面临严峻的本土化考验。
欧盟委员会近日正式公布了针对中国纯电动汽车(9座及以下乘用车)加征最高37.6%临时关税的细则。同时公布的长达200多页反补贴调查报告提出,中国车企获得了包括低息贷款、廉价土地和销售电动车的直接激励等多种补贴,其中占比最大的是“低于适当成本”的电池及其原材料的补贴。
德国官方发言人称,德国在中欧磋商期间参与了讨论,但尚未就加征关税做出决定。“现在至关重要的是与中国寻求迅速、一致的解决方案。”美国媒体认为,这样的初步投票结果意味着欧盟国家支持加征关税。如果法、意、西三个人口大国不改变目前的态度,即使反对欧盟动议的国家达到15个,也不符合代表欧盟65%人口合格多数的要求。
欧委会将在11月前做出最终决定,届时会有一次具备法律约束力的成员国投票。如果没有合格的多数人赞成或反对该提案,欧委员会可以通过该提案或提出新的修订版本。
面对欧盟的高额关税,包括蔚来(Nio)、小鹏(XPeng)在内的一些中国电动车制造商表达了不会退出欧洲市场的意愿。更多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将生产设施转移到欧洲或是加快海外布局。
吉利旗下的瑞典制造商北极星Polestar宣布,由于美国和欧盟的关税,将把部分生产从中国转移到美国和韩国;6月中旬,欧洲汽车制造商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决定,将原计划与中国合作伙伴零跑汽车一起在中国生产的部分电动汽车转移到欧洲。
比亚迪7月签约在土耳其建立一个年产能达15万辆汽车的生产设施,并设立一个研发中心,此前比亚迪还表示准备在欧洲建第二家装配厂。
德国汽车供应商Kirchhoff国际战略负责任人亚历克斯·霍夫告诉记者,当前情况对中国车企而言并不乐观,可能要在还没有出口盈利或是达到预定销售目标的情况下,就要面临本土化的问题。然而,在欧洲建厂被认为是“地狱级”难度,不仅要面临更高的人工成本和跨文化的复杂管理,而且要处理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迁移问题。
霍夫认为,不少中国企业在本土化方面较为欠缺,真正融入欧洲市场对中国企业来说要克服的困难很多,比如在数据安全的问题上要打消消费者的顾虑。中国车企有着先进的技术,可以考虑像最初德国车企进入中国那样,与当地车企和供应商合作。
有内业人士指出,中国汽车企业近几年蜂拥出海,进入欧盟市场的就有14家,欧委会甚至认为这个数量本身就是重要的产业威胁,但真正谋定而动且有长期战略的却寥寥。欧盟的高额关税提醒企业必须要提高出海质量。
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仅复杂多样,消费习惯和方式也与国内有很大不同。在欧洲,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不再购车而是更倾向于长期或短期租赁汽车。很多企业为了提供更多的员工福利,也会长期租赁汽车供员工使用。因此,车企进入能够提供融资支持的金融机构备选名单是在市场站稳脚跟的一个关键因素。
面对不同市场的差异性,如何尽量克服水土不服,毕马威法国中国业务主管合伙人姜平给出了三点具体建议:团队本地化,适当放权;尊重文化差异,又需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而不失本色;重视合规,尽量多使用外部专业咨询机构的协助避免在海外市场“踩坑”。
在提升全球市场的品牌影响力上,姜平提出,中国车企需要换位思考,以欧美消费者的角度和消费理念,捕捉品牌认同点和共鸣,同时也要回归本质,做好产品以及整套销售融资售后方案。
在德国有着多年市场品牌推广经验的H&L Solutions公司CEO王乐军则表示,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措施表面上看是危机,但也是给中国电动汽车最好的品牌背书,是免费的高附加值广告。他认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产品销售,更在于品牌能否真正“活”起来,融入当地市场,这种本土化策略的核心在于与当地市场和消费者建立深度互动,展示对当地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尊重与理解。从单一的说自己产品好,性价比高,转变为用企业优质的产品去解决当地问题,有温度的传递企业价值与愿景,树立品牌价值。
王乐军认为,在具体做法上,首先要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和习惯。可通过举办或参与当地社区活动,赞助本地公益项目,来增强品牌的亲和力和认同感。同时要了解当地媒体习惯,保持与当地媒体的良好沟通,敢于发声,特别是面对特殊事件与质疑时,此时的发声更凸显企业的担当,可以更好的融入本地市场,被消费者理解。
其次,与当地的经销商和供货商建立共赢。积极与当地合作伙伴沟通,共同制定市场策略,分享市场信息和资源,形成强大的合作网络。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也有助于企业更快地适应当地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其三,品牌需要通过本地化的营销策略,针对不同市场定制产品和服务。例如,调整产品的设计和功能以适应当地消费者的偏好,并通过当地媒体和社交平台进行精准宣传,提高品牌在当地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其四,强调融入而非迎合,在国际化中不要迷失自我。企业要秉持国学为本西学为用的态度,让品牌在当地市场扎根,成为当地市场生态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个外来者的存在。通过深度互动和合作伙伴共赢,让当地市场理解,认同中国企业的价值观,实现长远发展。
(来源:北京市贸促会,原标题:全球观察丨电动汽车进军欧盟将提前面临本土化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