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猪肉、塞尔维亚李子干和鲜食蓝莓、匈牙利鲜食樱桃要来了!我国农食产品进口再度扩围,爱吃的小伙伴们有口福了!然而,在我国为全球农产品提供更多市场机遇的同时,如何防范进口产品携带的风险因素、维护我国内相关产业安全愈发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世界贸易组织(WTO)倡导自由贸易,但为维护公平贸易环境和正常竞争秩序,允许成员国采用关税或非关税措施(Non-tariff Measures,NTMs)保护国内产业。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亚太经社会)与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报告显示,全球非关税措施造成的贸易成本是关税两倍多,特别在农产品领域,其影响已超关税措施。什么是非关税措施呢?顾名思义,就是除关税以外的所有贸易措施。按贸发会议口径,非关税措施包括三大类:涉及进口的技术性措施、非技术性措施和涉及出口的出口相关措施。
1、技术性措施是统计数量最多的非关税措施
2、非技术性措施中贸易救济措施被业界称作国际贸易“安全阀”
与技术性贸易措施相对应的非技术性措施,主要指传统意义上用作贸易政策工具的各类非关税措施。其中的条件性贸易保护措施备受关注,指为应对进口产品倾销、补贴等不公平贸易的做法,抵消进口产品对进口国市场的不利影响而实施的措施,也就是贸易救济措施。包括我们常说的“两反一保”即反倾销(Anti-Dumping)、反补贴(Countervailing)、保障措施(Safeguards),还包括我国在入世时承诺放弃使用的特殊保障措施。反倾销和反补贴的目的是为了抵消出口方通过不公平贸易行为获得的竞争优势,而保障措施是在进口激增对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时采取的进口限制措施。WTO允许成员使用这些措施以推动和促进国际贸易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它们被视为国际贸易的“安全阀”。
图 非关税措施分类(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
3、其他非技术性措施种类繁多各有侧重
非关税措施种类繁多、不可胜举,我们力图用最简单的语言呈现给大家,出口相关措施我们会在《非关税贸易措施知多少》(下)向大家介绍,敬请期待!
(来源:农业贸易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