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活动

今年是中澳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两国关系发展面临新的重要机遇。为帮助长三角企业更好了解澳洲贸易投资环境,促进双方经贸交流沟通,发掘更多合作机遇,在长三角“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促进会指导下,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国际商会和上海市“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中心将于9月27日(周五)下午在澳大利亚悉尼举办“长三角-澳大利亚经贸投资研讨会”(点击查看详情)

编者按:

随着RCEP区域内货物贸易的自由化,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和船舶进出港频率也在显著增加。此外,RCEP所引入的更透明的规则,如海关程序的规范、贸易便利化措施的推动、技术性磋商机制的建立,进一步降低了成员国之间的非关税壁垒,这也为港口航运业创造了更为顺畅的运营环境。

作为RCEP成员国之一,中国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长期位居世界第一。RCEP的生效不仅进一步巩固中国港口在全球贸易中的领先地位,还有利于推动中国港口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枢纽作用。尤其对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广州港等作为国际枢纽港口而言,既意味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其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随着区域内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航运企业不仅需要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输效率,还需应对来自其他成员国的激烈竞争。面对RCEP带来的机遇,中国的港口和航运企业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抓住发展的契机。

一、RCEP区域的港航规模庞大

RCEP区域内聚集众多全球排名前列港口。根据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统计,货物吞吐量全球排前50的港口中有40个在RCEP区域;全球排前20的集装箱港口,其中13个在RCEP区域1。RCEP区域不仅在港口设施、集装箱吞吐量方面具备全球领先的优势,而且在船舶运力、班轮公司数量和航线密度等方面也占据重要位置。截至2024年6月,根据Alphaliner公布的数据显示,RCEP区域内航运公司运力占全球总运力的约26%。中远海运集团位于全球第四,经营的船舶运力规模达到319万标准箱(TEU)以上,占全球市场的10.71%,全球前十大班轮公司中,RCEP区域占据4个席位:中远海运集运、海洋网联船务(ONE)、现代商船和阳明海运2;RCEP区域还拥有全球最多的商船数量,尤其是中国、日本、韩国是全球三大造船国,合计造船订单量占全球的90%以上3;RCEP区域内部及连接其他主要经济体的航线密集,尤其是亚欧和亚美航线。依托该区域的港口和运力优势,RCEP成为全球航运网络的重要枢纽。RCEP施行以来,区域内国家不断加深贸易往来,运输需求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拉动了亚洲海运贸易与港口的生产向好发展。著名船舶及航运分析机构克拉克森(Clarkson)预测,2024年亚洲区域内航线运输需求约为6620万TEU,较上年上涨3.9%4

二、RCEP成员国港航业各具特色

RCEP各成员国在港航资源上展现了多样化的优势。各国在港口、运力、船务等方面各具特色,协同发展,进一步巩固了RCEP区域在全球港航市场的地位。

1、日韩

日本和韩国拥有强大的港口设施和造船能力。日本拥有300多个大大小小的港口,其中5个主要港口为东京港、神户港、名古屋港、大阪港、横滨港。其中,横滨港在世界银行发布的2023年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CPPI)排名中位列第九5。日本在造船技术和工艺,特别是在高技术船舶,如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和超大型油轮领域拥有显著优势。根据国际船舶与海工工程协会的数据,截至2023年,日本造船完工量达到1500万载重吨。韩国港口和造船业在韩国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韩国的三大港口釜山港、仁川港和光阳港的货物吞吐量均进入了全球前50位。2023年,釜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275万标箱,同比增长3.07%,继续排名全球第7,在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全球港口连通性指数(2024年第一季度)中,釜山排名全球第4位。造船业则是韩国的支柱产业。韩国三大船企现代重工、大宇造船海洋、三星重工位列世界造船企业第一梯队。克拉克森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韩国订单量共449万CGT(船舶修正总吨),占全球新建船市场总量的43.4%,位于世界第二。

2、东盟

东盟国家中新加坡以其战略位置和物流枢纽作用引领全球航运市场。据新加坡海事与港口管理局(MPA)最新披露的信息,2024年上半年度,新加坡港实现了集装箱吞吐量里程碑式的飞跃,总量达2025万TEU,较去年同期激增6.4%。这一数字不仅创下历史新高,也彰显了其作为国际航运枢纽的强大实力。近年来,新加坡政府不断加大对港口设施的投入,旨在提升港口的运营效率与承载能力。新加坡港务集团(PSA)更是宣布,大士港即将在2024年内启用两个全新泊位,并规划了未来进一步的扩建蓝图,预示着新加坡港将持续扩大其全球影响力。而东盟其他国家,特别是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越南,拥有丰富的海洋岸线资源,在区域供应链中扮演着重要的枢纽角色。随着RCEP生效实施,这些国家正积极扩建国际枢纽港,逐渐提升其在全球航运网络中的重要性。东盟重要港口有巴生港(马来西亚)、林查班港(泰国)、雅加达丹戎不碌港(印尼)、胡志明港(越南)等。马来西亚正在规划扩建巴生港4个集装箱码头,将吞吐能力再提高约50%。作为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的重要门户,巴生港与RCEP区域主要港口之间都有航线服务。泰国已开始林查班港新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9.27亿美元,主体工程为F1和F2泊位。F1在2023年开建,2025年投产;F2将在2027年开建,2029年投产。两个泊位投产后,林查班港年产能将达1800万TEU。林查班港的远期规划较为宏大,期望2040年产能达到2700万TEU,2050年达到3450万TEU。印尼正积极推动港口的扩建和升级以应对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以丹戎不碌港为例,印尼政府已计划对其进行全面扩建,预计新的港口投入运营后,吞吐量将是现港口的三倍以上。此外,印尼还通过引入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和自动化设备,提升港口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这些举措将进一步巩固印尼港口在全球航运中的领先地位。越南是RCEP成员国中发展最快的经济体,进出口货量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越南货物吞吐量累计超过了7亿吨,同比增长了近6%。为进一步完善港口系统、提升运作效率,越南方面提出了《2021-2030年越南海港系统发展总体规划和2050年愿景计划》,按照该计划到2030年越南海港系统集装箱吞吐量将超过4,600个,旅客吞吐量将超过1,700万人次。

3、澳新

澳大利亚新西兰在RCEP区域的港航资源中扮演着支持性角色。澳大利亚海岸线长达3.67万公里,国际海运发达,近80%出口和70%以上的进口通过海运。澳内陆水运里程约为两千多公里,各种港口超过100个,装载量334万吨。国际水运货物运量年均在10亿吨以上,主要为铁矿石、煤、液化天然气、粮食等大宗商品。澳大利亚国际运力主要依赖外部航运公司,但其在航运物流管理方面具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新西兰的航运运力以支持国内和区域贸易为主,规模相对较小,也不具备大型造船能力,但在小型船舶制造和维护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

三、中国港航业勇立潮头

中国拥有辽阔海域和世界级港口群,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既是海洋大国、航运大国、造船大国,也是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约95%的进出口货运量由海运承担,航线和服务网络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船员队伍、造船市场份额、海运船队规模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业已成为世界上航运设施体量最大、海上运输货物最多、海运连接度全球最高的国家,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1、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港口国

中国港口规模居世界第一位。全球前10大货物吞吐量港口排名中,中国独占8席,且沿海港口吞吐量持续增长。海港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2023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4900万TEU。据《2023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全年中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08.35亿吨、增长6.9%;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50.47亿吨、增长9.5%。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10亿标准箱,增长4.9%。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1018.36万标准箱,增长15.9%6。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编写的《中国港口运行分析报告(2024)》指出,2023年,中国外贸海运量占世界海运量的30.1%,较上年上升2.2个百分点;集装箱、煤炭、金属矿石、矿建材料和石油及制品是全国沿海港口的五大主要货类,吞吐量占总吞吐量的84%。报告指出,基于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全国海运港口货物吞吐量将呈现继续稳定增长的态势。预计2024年,全国沿海港口总吞吐量、外贸货物吞吐量分别在136亿吨和51亿吨左右,同比增速在3.0%和3.2%左右7。同时,中国也在大力推动智慧化港口建设。中国智慧港口发展成果显示,中国港口进入自动化发展新纪元。中国已建和在建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规模均居世界前列,掌握了设计建造、装备制造、系统集成和运营管理全链条的核心关键技术,总体应用规模和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前列8

2、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船东国

中国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航线联系,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海运连接度全球领先。船东是指《船舶所有权证书》的合法持有人,也即是合法拥有船舶主权的人,可以是一个公民、一个法人、一个公司或者是一个集团公司,而船东国则是这些拥有船舶主权人的所在国家。中国船东拥有的船队规模达到2.492亿总吨,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为15.9%,从总吨上成为世界最大船东国。这意味着中国拥有全球最为庞大的船队规模。据克拉克森统计,中国船东的船队规模领先主要得益于干散货和集装箱船队的增长,中国船东的干散货船队GT占比为24%,集装箱船队GT占比为16%。9

3、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造船国

中国造船能力也为中国打造世界级规模的船队提供了支撑。2023年,中国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新承接订单量71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4%;截至2023年底,手持订单量139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0%,三大指标占国际市场份额分别达到50.2%、66.6%和55.0%,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唯一一个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的国家。克拉克森最新报告指出,2023年中国造船业完工量超日韩总和,高居全球榜首:中国完工量同比增长16%,占比首次达到了50%。今年1-3月,中国新接订单量占据全球总量的近七成,达到69.6%。10中国造船业之所以能够持续领先,在于中国造船业的技术提升、响应速度以及高性价比策略。技术的进步,让中国的造船厂逐步开始涉及更高技术含量的船种,如豪华游轮、特种船只,LNG运输船等等。在响应速度方面,中国制造业企业保持了世界一流水平。中国造船厂的高性价比策略也是整个产业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中国造船业在成本端形成的优势,主要来源于来自政府的税收优惠、技术创新奖励,和大量订单带来的规模效应,以及成熟完备的供应链体系,这些是全球绝大多数国家所不具备的优势。

四、RCEP实施对港航业的影响

1、“贸易创造”效应,带来乐观前景

RCEP的签署为区域乃至全球港航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扩展与转型机会,尤其是在集装箱海运贸易领域展现出乐观的前景。作为一个全面、现代、高质量和互惠的自贸协定,RCEP的核心在于推动市场开放,特别是在关税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逐步实现零关税政策。这一政策将加速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构建与强化,促进内部优势资源的协同与产业分工的优化。由此,运营成本将得以显著降低,效率和质量将进一步提升,这不仅将刺激域内消费需求,还将有助于增强RCEP成员国在域外市场中的竞争力,从而推动区域内外的海运贸易迅速增长。RCEP的签署为地区带来了显著的“贸易创造”效应。贸易的繁荣必然会推动航运业的发展,特别是集装箱运输的增长。此外,RCEP采用了区域原产地累积规则,支持区域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发展;采用新技术推动海关便利化,促进新型跨境物流的发展;通过负面清单作出投资准入承诺,大大提高了投资政策的透明度。RCEP还纳入了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电子商务章节,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需求。整体来看,RCEP建立的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电子商务和竞争政策等规则,也为港航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创造了条件。

2、激发航运需求,拓展航线布局

RCEP 作为亚太全面经济合作的重要机制性平台,既是对国内现有自由贸易政策体系的全面升级,更是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据商务部测算,到2035年,RCEP将直接使中国外贸进口、出口分别累计增长10.55%和7.59%,累计增量将超过6000亿美元。体量庞大的区域市场和快速上升的贸易需求,对高效畅达的海运物流通道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构建起联通区域内的航线网络,保持强化近洋航线服务优势,不断开拓远洋航线服务,是形成成员国经贸往来的通道基础。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区域内航线网络布局:2024年1月,泉州港已开通4条RCEP航线,通往东盟主要港口;6月,厦门港开通RCEP东马航线,打造厦门至马来西亚东部(东马)最快服务,仅5天可达东马的哥打基纳巴卢。截至目前,厦门港RCEP航线共有93条,途经10个国家的55个港口;7月,浙江台州港头门港区正式开通RCEP外贸航线,货物从头门港区到印度尼西亚只需10天,大大缩短了物流时间。

3、更开放的市场,推动行业转型提升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聂平香表示,RCEP涉及的服务贸易方面,中方服务贸易开放承诺达到了已有自贸协定的最高水平,承诺服务部门数量在中国入世承诺约100个部门的基础上,提高包括海运在内的37个部门的承诺水平。“从海运服务部门的具体承诺看,主要体现在海运服务及其辅助服务上,我国对外资准入的所有股比限制都取消了,外商被允许设立独资船运公司,独资从事海运理货服务、集装箱堆场服务及海运代理服务。随着我国不断深入推进海运服务领域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引进国际先进资本、技术及管理模式,推动良性竞争,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有望不断提升。”11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和贸易量的增大,还将引发对高端港航服务更为迫切的需求,涉及港口基础设施质量、服务能力、技术水平、运营管理、信息服务、物流效率等多个方面的整体水平和效能。高端港航服务是世界级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标志和核心软实力,目前中国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上海、宁波、深圳、山东、天津等地的主要港口正对标世界一流补齐短板,积极推动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4、降低造船成本,促进产业升级

RCEP建立的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竞争政策等领域的规则规范,为航运业孕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条件。而航运业的转型升级也将为船舶工业创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RCEP在关税方面的突破将为造船业带来显著利好。对于船企而言,RCEP有望降低设备采购成本,缓解装备建造成本上涨的压力,并提升设备的经济性。此外,随着区域内运输船舶及特种船舶装备的关税逐步降低,相关产业的发展潜力将得到释放,扩大未来装备需求空间。特种钢材和重大船舶设备的关税下降,有助于国内造船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船舶分段等中间产品的关税减免,有利于企业更深入地融入日韩主导的区域产业生态,形成区域产业分工体系。RCEP对知识产权和技术合作的重视将推动中国船舶工业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产业链升级。市场开放也将促进区域内技术交流和商务合作,特别是在船舶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领域。然而,RCEP的实施也可能对中国低端船舶企业带来冲击,放大技术薄弱的劣势。船舶企业应积极补齐发展短板,主动进行产业升级,提高国际标准化话语权和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权,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向产业链中高端转型。

5、区域内优势互补,创造发展机遇

RCEP在贸易流动、货物供应与物价、投资与金融等方面形成经济联盟,促进区域内国家优势互补、良性循环。明确不同港口的航运需求和自身优势,加强港口的资源整合能力,将有效推动区域合作共赢。例如中国和新加坡可加强深水港与短港合作,利用中国港口的深水设施和新加坡的枢纽港口地位,优化区域内的转运和集散功能。从港航企业角度,建议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应对和把握市场机遇。把握区域市场增量:港航企业应紧密跟随客户的国际扩展步伐,主动参与并把握RCEP带来的区域市场增量机会。随着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的调整,保持对这些变化的敏感性,通过深度合作实现与货主的紧密绑定,确保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投资适合区域市场的船型:RCEP推动了区域贸易格局,中小船型因其适合区域贸易将受到青睐。应审慎评估区域内不同市场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战略性投资和部署,确保船队能够灵活应对区域内日益多样化的航运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抓住基础设施升级机遇:RCEP成员国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港口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需要升级以应对更大船型和更多航线的需求。企业应利用这一机遇,关注港口堆场、仓储以及公路、铁路设施的升级需求,加强自身的运营网络和服务能力。提升综合物流服务能力:随着RCEP进一步推动区域一体化,企业不仅需要提升全球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能力,还需要加速从跨国公司向全球化公司的转型。企业要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各区域之间的协同效应,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以应对全球市场日益复杂的需求,确保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大数据视角下的全球港口发展形势分析》
  2. Alphaliner TOP 100 / 2 June 2024
  3. Clarkson WSM Shipyard Orderbook Vol 31 No 6 June 2024
  4. 上海航运交易所《2024(年中)水运形势报告(上)》
  5. The World Bank The Container Port Performance Index 2023 : A Comparable Assessment of Performance based on Vessel Time in Port
  6.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2023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7.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中国港口运行分析报告(2024)》
  8. 2024年中国航海日论坛《2023中国航运发展报告》
  9. 《证券日报》:http://www.csoa.cn/doc/25947.jsp
  10. 《人民日报海外版》: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4-05/29/content_26060548.htm
  11. 中国远洋海运《RCEP启航,港航物流将持续受益》
(来源:上海贸促,原标题:RCEP专刊|第八期:RCEP激发港口航运业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