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位于苏州吴中区的赫比(苏州)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内,一批货值30.5万元的塑料外壳完成质检、装箱、打包等流程后,在苏州海关监管下运往越南。
“‘一带一路’市场对这些消费类产品的需求非常旺盛,我们的这批塑料部件主要用于生产无线耳机等电子产品。”让公司关务郭灿灿高兴的是,通过紧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需求、不断调整拓宽海外市场布局公司收获了大批量产品订单,新增了7家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客户。今年上半年公司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出口货值达5588万元,同比增长27%。
“近年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不断深化务实经贸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国新办日前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李詠箑介绍道,从货物贸易看,2018年至2023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货物贸易从1.9万亿美元增长至2.8万亿美元,年均增长8.1%,占比由40.6%提高至46.6%。今年1—6月,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货物贸易达1.4万亿美元,在整个外贸中占比47.4%。
“一方面,我们扩大对共建国家设备、零部件等出口,促进当地产业发展。今年上半年,电子元器件、通用机械设备、医疗器械等出口都实现了较快增长。同时,我们积极扩大自共建国家的农产品和工业品进口,与共建国家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在干鲜瓜果及坚果、大麦、小麦等农产品以及汽车零配件等工业品进口方面也有较快增长。”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李詠箑说。
的确,与赫比(苏州)通讯科技有限公司一样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在“一带一路”共建中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紧密合作的中国企业正越来越多。宜兴丹森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高吸水性树脂(SAP),用于纸尿裤、卫生巾、宠物垫、护理垫等日用卫生用品领域,产品在“一带一路”市场深受欢迎。
“今年前6个月,公司出口到伊朗、越南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货值超1.2亿元,同比增长12.6%。”宜兴丹森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孙骁告诉记者,作为一家传统外贸企业,丹森科技靠的是技术优势和创新,以及不断优化全球布局。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正成为外贸企业积极开拓的市场。
江苏天涵之星吸音材料有限公司的成品仓库内,2100块格栅板成品整齐堆放,经属地海关远程查检合格后,该批货物即将装车出口。“我公司生产的格栅板是一种兼具吸音功能的装饰产品,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不同尺寸、颜色、图形,满足了各类家庭、工业装修需求,深受塞尔维亚、匈牙利等国家客户的欢迎。”该公司负责人蒋钧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已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格栅板434万元,约占出口总额的20%。
除了各类热销产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民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向好让“中国制造”加速出海。
在常州新长江码头,一批50辆国产自卸车装运至码头停靠的外轮,即将装船运往印度尼西亚肯达里等港口,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这是今年以来常州口岸出口“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第10批工程车辆。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常州口岸共出口工程车辆532台,货值约2.05亿元,主要为中国—印尼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德龙三期镍铁项目提供支持。
为保障这些“大块头”工程车辆安全高效通关,常州海关指导企业采用出口货物“抵港直装”监管模式,缩短装运时间。“效率提高了,客户满意了,下一批订单也更容易拿到了!”中国重汽集团国际有限公司国际物流负责人宋维洋骄傲地说。
开放才能赢得发展,合作才能走得更远。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路上,“中国制造”持续演绎的故事,也是坚持多边、开放的共赢与必然。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