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总统若泽·拉莫斯·奥尔塔于7月28日至31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东帝汶2002年5月恢复独立以来,东帝汶国家元首第一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奥尔塔表示,欢迎中国企业赴东帝汶投资,希同中方深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农业、粮食安全、医疗卫生等领域合作,推动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提质升级。
中资企业赴东帝汶投资前,应充分了解当地国情、政情、民情,研究该国中长期发展规划,深入做好市场调研,找准市场和投资契合点,结合国内支持鼓励企业“走出去”投资政策,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东帝汶投资环境有以下特点:
政治形势稳定,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东帝汶2023年上半年完成议会选举和政府换届,权力交接平稳,未发生社会动荡。一方面,东帝汶积极深化多双边关系,推动加入东盟和世界贸易组织,不断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大会党主导的新一届政府重视发展经济,在政府组织架构中加强经济部门配置,将经济多元化、创造就业、发展农业、旅游业和建立中小型工业作为政府优先事项。但同时,俄乌冲突、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将持续,新政府暂未明确推出改善营商环境的措施,东帝汶营商环境短期内难以较大改善,对经济发展形成一定制约。
经济结构单一,发展水平比较落后
东帝汶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全国有66%的家庭从事农业活动,有14.17万个农场,农业占地21.9万公顷。东帝汶主要财政来源为油气收入,经济严重依赖石油收入的单一结构短期内改观不大,经济多元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民众缺乏谋生手段的现状较普遍,高失业率、高文盲率和高物价的“三高”问题严重阻碍了东帝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随着世界各国全面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计划,致力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东帝汶未来石油市场和收入面临巨大挑战。
经济基础薄弱,疫后经济反弹相对乏力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叠加严重洪灾,东帝汶经济遭受严重冲击,2020年经济下降8.6%,2021年以来,经济温和复苏,2021年和2022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9%和3.9%。2023年6月,世界银行发布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因新冠疫情和自然灾害遭受更严重的衰退,加之旅游业迟迟不能恢复,东帝汶等37个小国家疫后经济反弹相对乏力。
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待落实
2010年,东帝汶政府颁布国家2011—2030年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将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国家重点规划实施。11年来,东帝汶部分道路得以修建,蒂坝港集装箱码头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通关效率大幅提升,但油气产业至今未能起步,大部分基础设施仍然处于落后状态,2021年4月初特大洪灾对市政设施、城市道路、农业各项基础设施造成较大毁坏,农业发展依然缓慢,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粮食安全问题远未解决;贸易规模不大,贸易能力亟待提升,逆差难以减少;旅游资源不足,接待能力较弱,难以吸引上规模的境外游客。
国内油气环境趋稳,市场发展可期
东帝汶政府鼓励吸引外资,建国以来,陆续颁布实施和修订《劳动法》《私有投资法》《石油基金法》《石油活动法》《环境管理法》和《矿业法》等一系列法律。石油基金是东帝汶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命脉。2019年8月,东帝汶与澳大利亚互换照会,完成东澳海洋划界条约的生效程序。2022年底,东帝汶石油基金滚存至174亿美元。较完善的法律体系,油气收益稳定,划界权益清晰,使东帝汶经济发展具备了较为明朗的投资和发展前景。
加强节能减排,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东帝汶是较小的岛国,生态环境脆弱,易受气候环境变化冲击,国家重视绿色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东帝汶批准了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希望通过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2019年,东帝汶获得绿色气候基金2200万美元的支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政府主要通过推动减少烧荒毁林、保护沿海红树林、提高绿化率、推动能源洁净使用等方式不断减少气候变化影响,实现绿色发展。
总体看,东帝汶作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发展处于百业待兴状态。随着国家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的逐步实施,依靠较大的石油收入储备,特别是东帝汶经济恢复计划、陆上油气勘探和未来南部海上油气田的开发和南部石油城项目建设的推进,将有持续的项目建设需求,带来较多的自有资金和其他各类资金投入,东帝汶有可能进入较快发展期。同时,中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欧盟等对原产于东帝汶的绝大多数产品均实行免关税待遇,这些都将为中资企业和经营者在东帝汶开展对外贸易、投资兴业创造良好商机。
文章参考资料:
《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