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措施概述

技术性贸易措施(以下简称:技贸措施)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世界各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防止欺诈行为等为由,通过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等方面采取的技术措施。

包括:有关产品安全和特性、生产过程、生产方式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以及检验、检测、注册、认证等合格评定程序。主要有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所管辖的、影响国际货物贸易的各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措施。

如何获取国外技贸措施信息

企业在生产、出口过程中,除了可以从采购商、国外经销商、协会、检测机构等途径获取国外技贸措施信息外,还可以通过相关网站获取。例如:

中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网: http://www.tbt-sps.gov.cn

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网:http://www.tbtsps.cn

企业为什么要重视技贸措施

技贸措施是企业产品进入一国市场的必须遵循,是“前提条件”。技贸措施涉及到产品的标准制定、检测认证等多个方面,只有当产品经检验、检测、检疫、注册、监管,符合该国的安全、卫生、环保、质量等技术要求,取得相关认证证书,才能进入该国市场销售。

据海关总署调查,2022年有18.02%的被调查出口企业遭受国外技贸措施的影响,因退货、销毁、产品降级或者丧失订单等原因所发生的直接损失额为3012.24亿元,同比增长2.84%;企业为应对国外技贸措施而新增加的成本为1343.58亿元,同比增长43.61%。(本数据来源于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网)

企业忽视技贸措施会受到伤害

直接受损

若不符合进口国技贸措施要求,企业产品将可能遭受进口国扣留、召回、销毁、退货等处罚,导致大量直接经济损失。如由于不符合进口国农残限量标准,企业产品被扣留退运造成的经济损失。

成本提升

出口企业为适应进口国新要求而不得不进行技术改造、更换标签及包装、新增检验、检疫、认证、处理及各种手续,产生大量新增费用。如企业为满足国外环保要求,加强原材料采购管控及检测方面的投入。

企业如何应对技贸措施问题

①树立规则意识,加强合法维权能力

企业应树立规则意识,积极参加海关和其他相关部门组织的技贸措施专项知识培训,在遵守规则的同时要提升运用规则的能力,主动维护自身权益。

②加强技贸措施认识,准备应对策略

企业应关注国外技贸措施动态,加强与采购商、国外经销商、行业协会和检测机构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拓宽获取国外技贸措施信息的渠道。提高生产采标,注重技术创新、增强技术实力,提升产品品质。有需要可通过行业协会联合其他企业共同应对。

③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问题情况

当遭遇国外技贸措施实施时间不清、细则不明、无法核实、存在不合理、不科学要求等问题时,及时积极向所在地商务、市场监管、海关等部门反馈具体情况,提出诉求、意见和建议;并积极参与海关组织的WTO规则下有关技贸措施的通报评议和特别贸易关注议题研究工作。

海关能给企业提供什么帮助

①专业培训政策咨询

与专业机构、政府相关部门联合组织开展面向企业的技贸措施培训,提升企业应对技贸措施的意识及能力。

②统筹协调专业服务

建立技贸措施应对机制,统筹推进技贸措施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处置实施、通报评议及磋商协调等系列工作,通过信息服务、现场指导等方式,积极开展交涉应对,助力企业发展。

③寻求多方资源共建

加强与地方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协作,实现信息共享、机制共建;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专业优势,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收集国内外最新动态和措施。

④开展年度技贸调查

对出口企业开展抽样调查,收集出口企业受国外技贸措施影响的信息,全面掌握国外技贸措施对出口企业影响情况,收集典型案例,形成调查报告及应对建议。

⑤开展对外交涉应对

对国外准备实施的技贸措施开展通报评议;对国外已实施的技贸措施提交特别贸易关注议题,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对于国外普遍认可的技贸措施进行收集和解读,帮扶企业做好应对工作和合规出口。

⑥发出风险提示和预警

针对各类影响较大的事件和国外增改的技贸措施,向企业发布风险提示和预警,助力企业汲取其他贸易损失的经验教训,及时进行风险防范和谋划应对策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部分应对技贸措施的经典案例

案例一

针对欧盟在其注册页面设置警告语,注明来自中国的胶原蛋白无权进口到欧盟问题,某海关与多方机构形成特别贸易关注提案,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商务部等部委向欧盟发起磋商要求撤销出口障碍,最终欧盟采纳我方提案建议,中国胶原蛋白出口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成功打破。(本内容摘自中国贸易经济网)

案例二

针对某出口医疗器械企业反映遭遇某国拟实施技贸措施制约,短时间内无法取得认证出口问题,当地海关组织调研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系统开展法规分析研究,提出特别贸易关注报送总署,最终推迟实施该法规,为中国企业合规出口和支持全球抗疫争取了宝贵时间。(本内容摘自《中国海关》杂志)

案例三

某企业反映,某国对我出口辣椒种子要求在出口前进行6种病毒(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但检测结果却不需在植物检疫证书中备注注明。当地海关在确认该国此前未向WTO通报此措施的前提下,组织企业、研究机构收集整理该国现行法律法规,通过分析比对,提出建议意见通过海关总署国际合作司对外咨询,敦促外方明确目录清单、检疫方法及判定标准等内容。(本内容摘自《中国海关》杂志)

(来源:成都海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