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为家里的小宝贝准备六一儿童节礼物了吗?您的购物车有那么几件进口儿童用品吗?那如何判定购买的进口儿童用品是否合格?这里小编给您一些进口儿童用品质量安全风险提示。
一、 服装篇
主要质量安全风险
1. PH值
婴童服装pH值不合格主要是在加工或染整后没有进行有效的清洗或中和处理,导致产品残留过量的酸碱性物质;而人体皮肤的pH值一般在5.5~7.0之间,服装pH值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人体皮肤的pH值,若二者差异过大会破坏皮肤酸碱平衡,从而引起皮肤过敏或诱发感染导致病菌侵入,进而危害儿童身体健康。
2. 可分解芳香胺染料
芳香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用于合成偶氮染料,一些偶氮染料会分解产生致癌芳香胺,如长期接触皮肤进入人体可改变人体的DNA结构引起病变诱发恶性肿瘤。
3. 绳带和小附件
儿童服装的绳带过长可能会造成无意识的缠绕或意外的勾挂,对儿童特别是幼儿产
生窒息或者拖拽伤亡事故。小附件和装饰物如果抗拉强度不够极有可能被婴幼儿拉拽分离或脱落导致吞咽、窒息伤害。
4. 燃烧性能
进口儿童服装尤其是睡衣面料选择上,大多会考虑使用阻燃面料,一般面料燃烧速度快,着火后不易自行脱除,导致儿童烧伤、烫伤,甚至危及生命。燃烧性能合格的面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为躲避烧伤和逃生争取更多的时间。
二、餐具篇
主要质量安全风险
1. 邻苯二甲酸酯
邻苯二甲酸酯在塑胶餐具制作中主要用作增塑剂,餐具接触食品的过程中,特别是温度较高时,可能会造成邻苯二甲酸酯的溶出且渗入食物中。邻苯二甲酸酯在人体内的作用类似于雌激素,会干扰内分泌,邻苯二甲酸酯的溶出量超过安全水平,会危害儿童的肝脏和肾脏,也可引起儿童性早熟。
2. 双酚A
双酚A,简称BPA,是一种环境激素,会扰乱人体代谢过程,诱发性早熟,影响婴儿发育和免疫力。PC(聚碳酸酯)材料制造的餐具在接触食物时极可能溶出双酚A,我国禁止PC类材料用于婴幼儿食品接触产品。
3. 重金属
不锈钢餐具的表面镀层遭到破坏后会析出铬、镍;陶瓷餐具的釉面也可能含有一定量的铅。这些重金属元素会在接触中向食品迁移,长期过多地积累有害重金属元素,将发生慢性中毒,危害儿童健康。
4. 甲醛
劣质仿瓷餐具会释放甲醛气体,甲醛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公布的一类致癌物,能与蛋白质结合,经常吸入少量甲醛也能引发慢性中毒,诱发白血病、淋巴癌等恶性疾病。
为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筑牢进口儿童用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切实守护婴童生命健康安全;2024年儿童节前夕,重庆海关、成都海关依托海关总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点联合开展了进口儿童服装和儿童餐具专项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中采集十余个进口品牌的儿童服装和橡胶、塑料、陶瓷、金属多种材质的进口儿童餐具样品。对儿童服装样品的标识、色牢度、燃烧性能、纤维含量、附件抗拉强力、绳带和绳圈长度、甲醛、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项目,对儿童餐具样品的标识、浸泡液、总迁移量、高锰酸钾消耗量、邻苯二甲酸酯等项目进行了监测。检出儿童服装不合格项目有标识、附件抗拉强力、绳带和绳圈长度、异味指标、PH值、耐久性标签位置,检出儿童餐具不合格项目有标识、总迁移量、浸泡液、脱色试验。
主要执法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
主要质量要求
服装强制性标准:
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
食品接触产品强制性标准:
GB 4806.1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橡胶材料及制品》
GB 4806.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选购小贴士
1. 通过正规的商店、超市、电商等渠道购买产品,拒绝购买“三无”产品。
2. 注意标签标识是否完整,产品应标注以下信息:产品名称、材质、儿童适用标志、适用标准、注意事项、生产企业名称等。
3. 婴幼儿服装需要注意纤维成分以及有无刺鼻气味,尽量选择淡色系和印花少的衣服,谨慎选购有绳带的服装。摸一摸面料是否舒适,选择装饰物少,且避开含有尖锐物和易脱落附件的服装。
4. 脲醛树脂、含植物纤维塑料餐具不建议购买。
(来源:重庆海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