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8日,土耳其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报告,该国艾登省(Aydin)发生小反刍兽疫,此次涉及的主要易感动物为绵羊。为保护我国畜牧业安全,防止疫情传入,12月22日,海关总署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防止土耳其小反刍兽疫传入我国的公号》。下面小编为大家科普一下小反刍兽疫,并解读我国对此次小反刍兽疫疫情的防控措施。
小反刍兽疫海关科普
PART/1 简介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又称“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PPR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因其临床表现与牛瘟类似,因此也称为小反刍兽假性牛瘟(pseudorinderpest)。
自1942年小反刍兽疫首次于西非象牙海岸的科特迪瓦发现以来,一直呈扩散蔓延趋势。1987年,从非洲扩散至印度北部地区。1993—1995年期间,蔓延至阿拉伯半岛、中东以及印度其他地区,1999年蔓延至土耳其。2007年由南亚传入我国西藏阿里,2016年进入欧洲,对全球养羊业形成巨大威胁。
2020年农业农村部会同海关总署组织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共收录了211种传染病、寄生虫病,其中小反刍兽疫被列为《名录》中一类传染病、寄生虫病(List A diseases)。
PART/2 流行病学特征
小反刍兽疫病毒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兽,且山羊比绵羊更易感,尤其3-8月龄的山羊最易感。猪和牛也可感染,但通常无临床症状,也不能将该病传给其他动物,昆虫在其传播中未起到作用。野生动物中,牦牛、黄羊、藏羚羊等均易感。
小反刍兽疫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传播方式主要是接触传播,可通过与病羊直接接触传播;病羊的鼻液、粪尿等分泌物和排泄物可含有大量的病毒,与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衣物、工具、圈舍和牧场等发生间接接触可传播;在养殖密度较高的羊群偶尔会发生近距离的气溶胶传播。
PART/3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多为4-6天,最长的达到21天。发病后,病羊会突然发热,发热的第2-3天体温达40—42℃,死亡多集中在发热后期。发热症状出现后,病羊口腔内膜轻度充血,继而出现糜烂,初期多在下齿龈周围出现小面积坏死,严重病例迅速扩展到齿垫、硬腭、颊以及舌部,坏死组织脱落形成不规则的浅糜烂斑。病初有水样鼻液,此后变成大量的粘脓性卡他样鼻液,阻塞鼻孔造成呼吸困难,鼻内膜发生坏死,眼流分泌物,出现眼结膜炎。多数病羊发生严重腹泻或下痢,造成迅速脱水和体重下降,怀孕母羊可发生流产。
常见问题解答
问:哪些产品被禁止入境?
答:禁止直接或间接从土耳其输入绵羊、山羊及其相关产品(源于绵羊、山羊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病的产品)。
问:能否寄递或携带来自土耳其的绵羊、山羊及其产品入境?
答:禁止寄递或携带来自土耳其的绵羊、山羊及其相关产品,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问:如在进境运输工具上发现来自土耳其的绵羊、山羊及其产品怎么办?
答:来自土耳其的进境航空器、船舶、铁路列车等运输工具上卸下的动植物性废弃物、泔水等,一律在海关的监督下作除害处理,不得擅自抛弃。
问:非法入境的来自土耳其的绵羊、山羊及其产品怎么处理?
答:对边防检查等部门截获非法入境的来自土耳其的绵羊、山羊及其相关产品,一律在海关的监督下作销毁处理。
问:如违反上述规定,会受到处罚吗?
答:凡违反上述规定者,由海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问:其他相关要求。
答:各级海关、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分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有关规定,密切配合,做好检疫、防疫和监督工作。
(来源:天津海关12360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