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近日发布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专利统计分析报告(2023)》(下称《报告》)称:2016年至2022年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速达到18.1%,是同期我国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年均增速的1.5倍。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为33.5万件,占我国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比重为41.9%,其中国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占比88.4%,国外在华占比11.6%。
“得益于海量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优势,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快速壮大,由规模扩张转向创新提质的步伐同样不断提速。”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说。
一方面,在基础材料、通信系统设备、光电子器件、应用软件等“数字基座”领域,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取得突破。我国在量子计算原型机、类脑计算芯片、碳基集成电路等基础前沿领域孵化出一系列原创性先进成果,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自主可靠的底层软硬件平台和开源社区,关键产品技术初步形成规模化应用效应。另一方面,数字创新活动加快向不同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拓展。“上云”“用数”“赋值”激活一众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产业互联网、互联网金融、智慧园区等迅速形成规模,创新红利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中不断扩大释放。
但也要认识到,我国在数字产业关键领域的创新能力较国际先进水平仍显不足。《报告》显示,近年来,国外企业不断加大在华数字经济领域专利布局,国外在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有效发明专利中,数字产品制造业所占比重达到62.7%,较国内这一比重高13.7个百分点。半导体、通信系统设备和光电子器件等数字产业上游领域成为国外企业强化布局重点,未来可能会对我国在相关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一定制约。
(来源:中国贸易报,记者:李杨芳)